今天閒逛新聞網站,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出席天下經濟論壇時的發言上了新聞版面,標題是"沒人才,台灣經濟悶、亂",內容十分有趣,值得探討一下。

張忠謀董事長認為:台灣經濟悶、亂,都跟人才問題有關,沒人才談創新是緣木求魚,恐需要一代的努力才能解決,而引進外國人才是能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張董還認為,台灣基層人才的問題是產學與供需脫勾(mismatch);有10年、20年工作經驗,有創意、自動自發、忠誠的中層人才,正是台灣所缺乏的,如果沒有或中層人才不足,談創新是緣木求魚。而無論企業或政府,都缺乏器大識深且廣的領導人才。

張董說的對不對? 我個人認為也對也不對。

基層人才的問題是產學與供需脫勾(mismatch),這應該算是所有人的共識,政府、前政府、政客、學校、傳統價值觀、和全體人民都應該為這個結果負責,談起來太複雜,今天就不談,有意思的是"有10年、20年工作經驗,有創意、自動自發、忠誠的中層人才,正是台灣所缺乏的"這句話。

讓我們先分析一下張董的看法。

首先,自動自發、忠誠是人格特質、價值觀、工作紀律、和工作條件所共同塑造的。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在談論員工的離職原因時說得好: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這些歸根到底就一條:幹得不爽。如果企業能讓員工幹得爽,自動自發、忠誠會是問題嗎?反過來說,員工幹得不爽,能要求他們自動自發和忠誠嗎?

張董是懂得這個道理的,台積電也算是少數讓員工幹得還算爽的公司。所以張董原話的真義應該是指台灣的中層人才創意不足,而張忠謀董事長發表類似的看法也不只一次了,而這個看法大有問題,而且非常不負責任...

讓我們想想,一個原來優秀、有創意的員工10年、20年來持續做著高度同質的工作,他還會剩下多少創意? 一個原來優秀、有創意的員工10年、20年來每天持續加班工作,他還能剩下多少創意?一個原來優秀、有創意的員工10年、20年來所有創新的想法都不被尊重,沒機會嘗試,他還能留存多少熱情?

 

人才是需要培養的,創意是需要環境的。

 

有很多傑出的公司,會為員工規劃多種不同類型的內部課程,為的是培養人才!

有很多傑出的公司,會鼓勵、獎勵員工外部進修,為的是培養人才!

有很多傑出的公司,會規劃優秀員工輪調不同單位,為的是培養人才!

3M 允許員工投入15% 的工作時間來研究自己的創意,而不論是否直接有利於公司,為的是鼓勵創新!

Google 複製3M 的做法,更進一步給予工程師20% 的自由時間 - 每星期五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為的也是鼓勵創新!

 

可是反觀台灣的企業,尤其那些高喊沒有人才、沒有創意的老闆們都做了些甚麼?

 

用碩士、博士來做高中畢業生就能做的事人才怎麼培養得出來? 創意要從何處來?

用強迫加班或引進外勞來壓低成本、創造利潤人才怎麼培養得出來? 創意要從何處來?

獲利稍微下降就想著放無薪假想辦法讓資深的肝離職,用更新鮮便宜的肝取代即便加薪,永遠也就是2%、3%人才怎麼培養得出來? 創意要從何處來?

沒有輪調、沒有教育訓練、沒有自主時間人才怎麼培養得出來? 創意要從何處來?

 

不客氣的說,包括張忠謀、郭台銘、林百里、...等這些企業和企業主,根本沒有資格高喊台灣沒有人才、沒有創意!!! 都是扼殺台灣創意、人才的元兇!!! (10幾年前在交大資工天龍BBS graduate 版有過一篇文章"晶圓代工是扼殺創意的元凶",很值得一讀。)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 「創新就是創造一種資源。」;

前英特爾公司總裁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說:「創新是唯一的出路, 淘汰自己,否則競爭將淘汰我們。」;

福特汽車創辦人亨利福特( H e n r y Ford)說:「不創新,就滅亡。」

 

引進海外優秀人才絕對是一個值得支持的辦法,一個有自信的國家(我常常覺得,缺發自信就是台灣所有問題的根源)絕對沒有閉關自重的道理,看看李斯的諫逐客書,二千年前就明明白白擺著的例子,現在應該根本無需再討論

 

但是引進優秀人才的同時,請這些企業大老們好好想想,妳們為培育人才、鼓勵創新做了些甚麼?

 

最後,再說一次人才,是需要培養的,創意,是需要環境的。

晴山開發團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穿夾腳拖的老黑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