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都聽過“白馬非馬",但是大概很少人知道公孫龍子"白馬非馬"真正的意思…

先看一下原文。

白馬非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這句話翻譯出來是說,"馬"是指所有的馬,而"白馬"是指所有的馬中,白顏色的那些,所以"白馬非馬"是因為"白馬"和"馬"指涉的對象不同,所以二者當然不同...

說到這裡,就很有必要順便了解一下公孫龍子思想的核心–名 vs.實。

我們先看一段原文,出自公孫龍子的指物論。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謂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爲天下之所無,未可。”

“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指也。不可謂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天下無指者,生於物之各有名,不爲指也。不爲指而謂之指,是兼不爲指。以有不爲指之無不爲指,未可”。

“且指者天下之所兼,天下無指者,物不可謂無指也。不可謂無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與物非指也。使天下無物指,誰徑謂非指?天下無物,誰徑謂指?天下有指無物指,誰徑謂非指?徑謂無物非指?且夫指固自爲非指,奚待於物而乃與爲指?”

 

原文很長,很難懂。

簡單的概括,可以理解成這樣,我們透過我們自身的認識,來理解世間的事物,並賦與其特定的名稱;但是,這個我們賦與的”名稱”,和這名稱所代表的事物”本身”是不同的,不可以混淆。

所以一開始說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這第一個”指”就是我們賦與的”名稱”,“而指非指。”其中一個”指”是指”名稱”,另一個”指”則是指”事物本身”。

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會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

譬如說”牛”這個字,這是我們為牛這種動物所給的名字;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賦與這種動物另一個名字,譬如說“馬”。可是不管我們稱呼這種動物是“馬”或是”牛”,對於這種動物並不會有任何的影響與改變,這就是“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真正的意思了。

所以,公孫龍子之所以被稱為”名家”,就是因為他能精準的認識到”名”與”實”的不同,可以算是一種"邏輯"了。

很可惜公孫龍子窮究名實的學說並沒有被中國人進一步的傳承與發揚,否則也許進代科學會誕生於中國也說不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穿夾腳拖的老黑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