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到一個詞,叫做確認偏誤(Comfirmation bias)

這是心理學上的一種現象,簡單的說,就是人們都會傾向於尋找能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而對於不能支持自己理論或假設的證據,則會被忽略。

因為這種選擇性的注意、收集信息,同時按照支持自己想法的角度解讀獲取的信息,會不斷使人強化自己理論或假設,從而產生的認知偏誤

這種選擇性的擷取資訊的現象,幾乎在每個人身上都看得到(當然,包含我自己),但能意識到的人卻很稀少,更不要說能去盡力避免了。

 

《列子.說符》裡有一則疑鄰盜斧的故事,很能形象、生動的描繪確認偏誤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的影響,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人丟失了斧頭,怎麼找也沒找不到,就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走了。

於是,丟了斧頭的人開始仔細觀察鄰居的兒子。

左看,覺得他走路的樣子像偷斧頭的賊;右看,覺得他說話的樣子像偷斧頭的賊;再看,覺得他臉上的表情、行為舉止,沒有一樣不像偷斧頭的賊。

過了不久,丟了斧頭的人偶然在一個地方發現了丟失的那把斧頭,才想起來是幾天前自己把斧頭放在那兒了。

這時,他再看鄰居的兒子,發現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很正常,怎麼看也不像偷斧頭的賊。 
 

當心中有成見的時候,便容易障蔽了我們發覺事實真相的能力。只有讓心中不存芥蒂,才能更準確地看見真相。

儒家講「中庸」、道家講「無」、佛家講「空」,都有點這個味道。

 

2017年簡單改寫這一篇短文,希望更能警惕自己,能夠時時避免確認偏誤(Comfirmation bias)這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影響了自己的理性與決策。。

 


這也是為什麼像唐太宗李世民,這種能採納不同意見的皇帝,在歷史上這麼稀少,值得傳頌千年的原因了。魏徵能直諫、唐太宗能納諫,當然,獨孤皇后溫言、明理也是絕對不能少的,這三人的遇合,造就了貞觀之治,真是千古一遇啊

寫下這篇短文,最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希望自己,能夠避免確認偏誤(Comfirmation bias)影響自己的理性與決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穿夾腳拖的老黑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